百年武中
武汉中学是以武汉这所英雄的城市命名的学校,1920年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等人创办,从这里走出了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等三位党的“一大”代表。2020年正是武汉中学百年校庆之年,学校有着深厚的办学底蕴,自创办以来,一直秉承创办之初董老题写的“朴、诚、勇、毅”校训,着力培养中学生的健全人格,百年来为国家培育了大批建设者和接班人。
  • 武汉中学微信公众号
  • 学在武昌微信公众号

武中校园

当前位置:首页 >百年武中 > 武中校园

【自立说】我为武汉中学增光添彩

日期:2020年08月24日 16:59

百年校庆 勇立潮头

我为武汉中学增光添彩

作者:蒋自立

蒋自立,1945年生,湖南衡南人。1965年从教,历任武汉中学班主任、副校长,武汉市第四十五中学校长,武昌区教研室党总支书记。 著有《蒋自立与自我教育》等10本书,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武汉市优秀专家称号。1965年7月至1991年2月在武汉中学工作。电话18064088805(微信同号)


提起武汉中学,我便情不自禁:


这里!有我26个青春岁月

这里!有我9届451名学生年少的脸庞

第一届

第二届(下)

第三届

第四届

第五届

第六届

第七届


第八届(一年)


第九届(两年)


这里!有我260天失出自由的体验

这里!有我收获“患难见真情”(王保陵语)的喜悦


这里!有我锐意改革,提出自我教育新思想的实验

1978年武汉中学成为湖北省重点中学,我迎来第一届经选拔的学生。怎样教好他们,是我的一道严峻考题。我又一次投入教育史的书海,孔子与学生促膝交谈的史实启迪着我;在班会时,能不能不把自己当老师,与学生无拘无束交谈呢。师生关系新理念产生了,师生平等就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就能收到实效。于是每次班会前,与学生共同确立主题和流程。班会后,写出班会实录、实效和札记。3年积累近30万字班会实录、实效和札记。

1981年底,武汉市教育局要评选模范班主任,我是候选之一。在听取了校领导和学生的意见后,领导们看了我一节班会,班会后,我从他们的脸上读出:他们相当满意。一位领导问:“蒋老师,你开了多少次像这样的班会?”我把他带到办公室,摊开30万字的班会实录。他看着,自言自语:“班主任都像这样就好了!”并建议整理出一本书。真是喜出望外,小小的班主任还能出书。乘着评上市模范班主任的喜气,我花了30天整理出《班会艺术尝试录》一书,14万字。给谁审稿呢?我想起了敢峰和他的书。是他的书《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扬起了我生命的风帆;这“书”是读他书后的产物,寄给他审阅。我冒昧把书稿一部分寄给他。他热情洋溢地回了信,说书稿中有教育心理学,是第-次看到专门研究班会的书稿,并写推荐信给两家出版社。几经周折,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了这本书。


武汉中学第一次有了全市首届十佳模范班主任,第一次有了班主任的专著《班会艺术尝试录》。


我的感悟是:幸福来自本职工作。不要幻想有不同寻常的机会突然出现在眼前,而要抓住本职工作中每一个普普通通的机会,让它在你的手中变为非同寻常,让自己的人生出彩。


做好自己;自己有劳动之果,才有众人釆撷之手和良好口碑。

人的任何工作都是在为自己做;做好,便是堂堂正正的主人。



2002年6月蒋自立看望教育家敢峰(右)


1983、2月,我在人民教育发文《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武汉中学”名字在上,下面是“蒋自立”;这是第一次在人民教育发表文章。后来通过在京的同学找到发表此文责编的名字:翟福英。2002年夏我到北京讲课,特地看望时任副总编的翟福英,献上花,合上影。据翟总说,此文反响大,是杂志第一次发自我教育的文章。


左为任小艾,右为翟福英


1981~1984年我代表武汉中学第一次参加中央教科所语文教改实验。左起胡明道(武汉六中特级教师)、陈文国(武汉外校副校长)、蒋自立、李培永(华师一特级教师)、黄若儒(市实验特级教师)、李更仪(铁中特级教师);这项实验让武汉中学和我共同走向湖北。



我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心理控制训练,为学生设计了“满怀兴趣地学习”、“增强自信心”、“集中注意力”、“提高记忆力”和“喜爱阅读”等非智力因素自我实验的具体步骤,有力地提高了全班学生学语文的心理素质。其中“怎样使自己喜爱阅读”自我实验步骤在《中学生阅读》1985年8-9期上发表了。两年中,我共收到全国各地实验者588封来信,572人情不自禁地向这位素不相识的老师报告自己“实验成功了”的好消息。


1986年9月18日,人民日报第一次出现“武汉中学”的名字;原来是蒋自立在党报上发表文章《做善于讲民主的班主任》。发此文,有个小故事。我觉得此文写得得意,先是寄某教育杂志,回信云,观点出格。接着发给某报教育园地,熟知蒋老师的编辑说,别害我挨批。我不信邪,径直寄人民日报,没想到过一周就发出。


1986年秋季,我带高一(3)班,进行值周班长制实验。经过几年实践,中国教育报于1989年2月16日头版第一次做了如下报道:


“执政”一周方知“从我做起”的道理

——武汉中学试行值周班长制

本报讯(记者杨松)

“我在班上一直默默无闻,总认为自己这不行,那不行,不想我居然当上班长,头一次有这种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架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貌不惊人的武汉中学高三(3)班学生杨琳对记者这样说。看得出,他对有机会在班“执政”一周十分满意。


1986年秋,身为班主任的武汉中学语文教师蒋自立有感于班级管理死气沉沉和学生对班主任“看管式”、“保姆式”的管理不满。首先开始“值日班长制”的实验。翌年,他又将一日改为一周。“值周班长制”的具体做法是,学生自由组合,每6人一组,组成若干个班委员,每个班委会推选班长一人,其余均为副班长,负责一周的班级事务。各班委会轮流“执政”。“执政”期间,不仅要负责班上纪律、卫生,处理本周内各种偶发事件等一应事务,还要至少组织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办一期黑板报。这项制度的试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管理、参与、服务、民主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担任过副班长的冷雪和苏炬,过去搞卫生时“想溜就溜”,后来成为最卖力气的“清洁员”,他们在值周日志中写道:“多出点力,流点汗,换来同学们的赞扬、理解和信任,使我明白,为他人服务,会使人感到你热情、真诚和无私。”一些同学亲自参与班组管理,懂得了“不当家不知当家难”的道理,理解了改革的艰辛。试行“值周班长制”的钱莳、娄齐玉和王惠云老师都高兴地说,“现在孩子们最大的收获是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懂得了扎扎实实、脚踏实地、从我做起方能成才的道理。”


目前,“值周班长制”实验已扩展到武汉市内外的30多个班级。


左起朱复华(市督学)、彭义谷(市教研室主任)、张健(教育部副部长)、陈轶伦(校长)、金为民(副校长)、余保初(书记)、蒋自立


我的汇报,赢得国家、市、区三级肯定,参加全国《中学德育大纲》实验(湖北省独家单位),让武汉中学和我向全国。(1988年6月10日)


1988年6月,国家教委召开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会后,国家教委贺允清教授应武汉市教委副主行彭义智同志邀请,于6月8日来武汉中学了解德育工作情况,听取了学校汇报后。当场敲定武汉中学为全国“中学德育整体改革”实验学校之一;武汉中学第一次参加国家级实验。返下榻处,与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健谈及武汉中学,张老十分感兴趣,于6月10日,在彭义智、朱复华、彭玉谷、杨向玲、莫惠庸等市区教委领导同志陪同下,风尘仆仆来到武汉中学视察,作了重要讲话。

看了,听了,感到你们把董老的遗言做到了,办出了特色,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高,你们的值周班长制做法很好。管理是我国最薄弱的环节,可管理是无本万利的事;管理的核心是解决人际关系,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正确处理责、权、利三者的关系。教育不光讲道理,要有实践活动,深圳大学的经验是学生来管理,他们是大学的做法;你们也有特色,给人印象很深。一个学生不可能样样都好,不能包打天下,有一条长处就可以了。××中学大学升学率高一点,但连清洁都管不好,到处很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连资本主义国家都比我们搞得好,我们有的同学比较野蛮,动不动用刀子捅人,这怎么行!你们的特色要保持,但也要增强新东西,如对外开放,就要多介绍新的科学技术信息。你们的特色还表现在文科方面,董老就是搞法律的,如果你们在文科上办出特色来,那对国家的贡献就更大了。因为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还不完善,而你们学校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意识,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参与意识,将来才能当一个有进取精神的好公民。你们这些经验很好,材料还要回去看看。


左起朱复华、陈轶伦、杨向玲、张健、彭玉谷、余保初、金为民、蒋自立


右为贺允清教授


轮流执政的“小校长”

——武汉中学学生校长值周活动见闻

“老师们、同学们!”文静、稚气未脱的武汉中学14岁的初二女生李文芳,站在操场主席台上,面对台下排列整齐的一千多名师生,镇静自若地开始了她的“施政演说”。俨然一副“校长”派头。站在她身旁一左一右的是13岁的“副校长”李静和刘振华。


“大家都感觉到,我们的校园整洁干净,教室也布置得井井有条,遗憾的是,老师们的讲台,仍然是‘光灰的世界’,这怎么能让老师有好的心绪讲课呢?”李文芳清一清嗓子,打着有力的手势继续说:“作为本周值周校长,我提议本周内‘让老师见讲台笑逐颜开’……”


我们小声开玩笑地对站在台下的校长陈轶伦说:“小校长安排布置得这么具体,你怕要成‘傀儡’校长了。”


陈校长满意地向我介绍,学校开展“学生校长值周”活动已近一年了。每周由一个班推选了3名学生任正副“校长”,另外推选3名教职工协助正副“校长”管理,周而复始,轮流“执政”,学生校长执政期间主要负责学校清洁卫生、公共秩序、课堂纪律,收集学生反映的信息,组织有意义的活动等等。


“施政”演说在一片掌声中结束。接着,李文芳和她的副手利用课余时间开始履行职责:新组成的“小记者团”对本周内校活动开展采访;由小“校长”任组长的“校务检查组”每天认真检查各项内务;校门口的墙报每天更换一期,那上面有“给班主任的建议”、“讲台检查结果公告”等内容。


学校食堂不大,中午有近千人就餐,队排得老长,一些“调皮鬼”不时插队,“副校长”刘振华生来一副好块头,搬来凳子,往上一站,秩序马上好多了。原来,学生们都知道了,小“校长”拥有申请学校处罚违纪学生的权力。


一周下来,小“校长”们的“施政目标”大部分得以圆满完成。教师们见到干干净净的讲台,真的“笑逐颜开”了。


我们问李文芳:“你当值周校长不觉得胆怯吗?”她莞尔一笑:“不怕,我们都已经不是第一任了,感谢学校让我们参加这项活动,我们由此认识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信心,现在我不仅管理、组织能力强,学习成绩也进一步了。”另两名曾担任过“值周校长”的周东锋和王沛说:“有人说,只有外国的中学生才活泼、大胆,富有创造精神和管理才能,其实中国的中学生一点也不逊色!”


武汉晚报记者朱介纯 中国教育记者杨松



1989年10月武汉中学有了第一个全国优秀教师。但这枚代表武汉中学荣誉的奖章我一次也没佩戴过。

到1990年底,高扬学生主体精神的自我教育实验,初步形成系列:学校教育实行学生校长值周制,班级教育实行值周班长制,家庭教育实行家政值周制。

我的感悟是:真正的教育是他我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共同体。

教育过程是师生的精神生活契合、共鸣、互动的进程;当师生的兴趣、目标、体验、思想等达到一致了,教育就出神入化了。


下面“文物”印证这段说法。

(1989年学生校长日志五图片)

几十年后学生的评价印证这段说法。


也许,很多人可以教给你知识和技能,但他给你的是发现自我、开启人生的钥匙;也许,你可以和很多人同行三年,但与他同行的三年,却让你拥有融入血脉的某种“基因”;于是,在万水千山走遍之后,你永远有一个足可信赖的后方——因为,你知道,他曾“影响”了你的生命。


新华社吉林分社副社长 总编



三十多年前的初中时代,我们已经受益于蒋老师的素质教育的理念。作为语文老师,他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用戏剧角色的方式学习课文;看到我偶尔在摘抄报纸,他立刻把精彩之处划出来给我看;作为班主任,他带领同学们步行10里到东湖游泳,到学校附近的蛇山上沿绳攀岩……,对我们,这些在当时其乐无穷并至今有益。蒋老师不仅是教书,而是育人。

邓七一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新闻处检务公开工作室主任、2010)



“经师易得,人师难觅。”三十年前我幸遇人师,入蒋先生门下求学三年。彼时的蒋先生风华正茂,自封“草头将军”,用激情和智慧的火焰点燃了少年们的心灵。我们的初中生活是一段充满热情与梦想、饱含正直与纯真、保持勇气与追求的美好时光。

江汉大学教育学院 教授 2010年



再见我的中学老师已是20年后。头发白了,笑声爽朗, 衣着依然朴素,笑容依然让人难以揣摩,但记忆与思维却让人景仰。花甲与不惑的对话把人带到了花样年华,校园.校友;荒唐.振奋;勉励.鞭策...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

孩子也马上就读中学,不知他会遇到的老师如何。20年后是否记得他的老师。

武汉市某区公安局副局长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武汉中学初三(1)班,曾经是让全校其他班级为之羡慕的光荣集体,也是我取得辉煌成绩和最引以自豪的时期,这一切无不归功于班主任蒋自立老师。回忆三十多年前与我们朝夕相处、对我们倾洒无限心血和关爱的班主任蒋老师,我们感激,我们庆幸,在我们人生最重要的初中时期遇到了他——蒋自立。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往事历历在目,饶有趣味的语文课堂,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匠心独运励志成才的德育,情真意切的促膝谈心,宽严有度的班级管理......,举不胜举,特别是蒋老师博学笃志,身体力行的大家风范,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优质教育环境,每一位同学的身心和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蒋老师的一言一行至今还在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不断努力前行!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副教授/处长刘昌喜


提起恩师蒋自立,脑海中浮现出的是恩师那既严格又充满爱的样子,想起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先生用心良苦的带领我们上九峰学农,下渔村学医,去全国比赛场上服务……,初识油橄榄、首见真实的手术,近距离接触体坛名将,体验到了人生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深深地影响着我从学生、知青到大学教师的人生轨迹。

假如人生之路真的可以从来,我无怨无悔仍选择做先生的学生。


河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副院长 教授伍毅


蒋老师,三十多年的时光已悄然过去。

也许我曾让您头痛,也许我曾让您担忧,也许我曾让您舒心,也许我曾让您骄傲……

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 ……

也许您桃李满天下,不一定会记得我,但是我始终都会铭记您的教诲。

您始终是我敬爱的老师。

我愿为您谱写一曲《老师,你好!》


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  国家一级作曲 金旭庚




蒋老师爱学生,并且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深入骨髓、超然忘我的大爱;这种大爱表现在他对素质教育的倡导和践行。当时黄鹤楼还没有重建,全班同学随老师从山脚的铁道边的小径步道、开始攀登上蛇山的山头,遥望龟蛇锁大江的壮丽景色和滚滚奔流的长江,体味毛泽东“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意境。老师常说:好的教育不是读死书,而是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将学生的潜能最大的激发出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人才。想来老师应该是我国文革后、最早的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和探路人吧!回望三十多年的历程,直到今天,素质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界面临的重大、核心的课题。现在,重登临蛇山顶,上黄鹤楼,面对我们这些都已年过不惑并自立于社会的学生们,不知道老师对当年的全心付出和勇敢实践是否感到欣慰和怡然?!


交通银行总行法规部经理陈蔚


451名学生,至今仍有95名和我联系,竟占21%;不知是不是算武汉中学的一项记录呢?

离开武汉中学18年了,我依然对她情感满怀!


2019年12月31日于狮城名居